王恩铭
自我依赖与个人主义
美国边疆传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观念是对个人自由的赞扬,而与个人自由主义理想密切相关的则是美国人十分珍惜的自我依赖精神。前面说过,边疆指的是荒芜、无序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不受社会法同约束,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但与此
同时,由于边疆地区的生活条件近似原始状态,人们在那里享受自由的同时,失去了文明社会所提供的舒适和便利。在一无所有的环境下,拓荒者们不得不依赖自己,为自己的生存开辟出一片自由的空间。他们自己动手建造房子,他们自己动手耕田种地。男的外出打猎,捕捉动物,女的在家纺纱,制衣做法。原先在文明社会里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在边疆地区必须自己动手去做。一个不懂得自我依赖的人在边疆是行不通的,也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久而久之,自我依赖能力成了边疆拓荒者的基本素质,自我依赖精神则成了边疆人的优秀传统。
由于西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作为西进运动的开路先锋,边疆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人理想化的对象。他们被认为是美国式英雄的典型代表,因为他们具有自我依赖精神和粗鲁而又诚实的个人主义品质(rugged individualism)。边疆生活的艰苦锻炼使得边疆人体魄强壮,意志坚强,勇于冒险,不畏艰难。边疆地区的无序状态练就了他们精巧的自卫能力。虽然不能说边疆人个个能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但边疆人大多能娴熟地使用各种枪支和其他武器。边疆人的个人主义观念十分强烈,他不想与女人建立过于牢固的关系,也不想对孩童负起长久的责任。他对妇女和孩童既友好又礼貌,但他不愿被他(她)们连累住,以致失去独来独往的自由。边疆人坚信,当他自由自在地从一个边疆走到另一个边疆时,他的自我依赖精神和个人主义品质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也许,这样说有些过于笼统。仔细地考察一下美国的西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经历了两个明显的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北美边疆开发开始到美国内战爆发之前,第二阶段从内战结束之后到十九世纪90年代,因为这两个阶段里的边疆开发侧重点不同,它们所强调的英雄 特色也不尽一致,所以在美国西进运动的边疆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连贯英雄。在边疆开发的第一阶段,丹尼尔&布恩(Daniel Boone)或许是这个阶段最著名的边疆英雄。由于这个暑期主要是拓荒者向蛮荒进军,是边疆人向荒野移居,边疆地区的生活主要集中在人与自然的较量和斗争,而边疆人的英雄本色则主要体现在他以怎样的体力、耐力、智慧和韧劲战胜自然,生存下来。以丹尼尔&布恩为例。布恩在十八世纪的60和70年代对当时的肯塔基荒原进行了勘探。在一次探险旅行中,他在荒无人烟之地呆了两年,成功地用自己的钢铁之躯和高超技术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变幻多端的自然对他构成的危险。1778年,布恩被印第安人抓获。但由于印第安人对他的强壮体魄和超人本领惊叹不已,所以他们非但没有杀了他,反而让他加入他们的部落。之后,布恩凭借他的智慧、机灵和勇气,从印第安人部落中逃了出来,继续他的荒野之旅。这里显而易见,布恩的英雄本色主要反映在其驾驭荒野艰难环境的体力和智力之上,尽管他不时须同印第安人进行周旋和搏斗,但人的英雄形象则是以荒原的战胜者而留在史册上的。
边疆开发第二阶段时期,西部荒野大多已被开发,所谓的“处女地”已所剩无几,美利坚合众国的边疆已伸展到新大陆的西海洋。由于蛮荒之地不复存在,或者所剩不多,居住在新开辟的疆土上的边疆人,已不再把与自然搏斗看作生命的主要部分,而是把与他人奋斗当作生命活力的最高体现。因此,为了抢日渐稀少的西部土地,牛场主和牛仔与家场主和农工互相斗争,西部新居民与印第安人互相争斗,安分守已过日子的人与强盗、土匪互相争斗,以及家场主与农场主、牛场主、土匪强盗与土匪强盗之间的争斗。因为文明尚未到位,整个地区没有法律和秩序可言,暴力常常是人们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西部边疆也因此而被带上一顶“野蛮的西部”的帽子。
鉴于边疆开发第二阶段充斥着人与人争斗的暴力,这个时期的边疆英雄就是那些勇犯善战、力克敌手的人。边疆英雄之被他人羡慕和崇拜,是因为他有一双击倒他人的铁拳头,或者具有百发百中的好枪法。凭借他的力量、勇敢和枪法,边疆英雄可以轻松地击败人数上双倍或者三倍于自己的对手。尽管边疆英雄时常以捍卫正义的形象出现文学作品中,但他英雄气概的最主要来源是他那无人可以与之相比的健壮体魄和反应灵敏,拔枪即射的神枪枪法。有人说,美国社会之所以暴力不断,枪案频发,相当程度上与美国人崇尚西部边疆英雄的原因有关。此话有一定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