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市场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许多大中专学生为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发愁的面孔,如今,对平凉职业中专的负责人来说,虽然他们也发愁,但他们“愁”的却是今年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近日,该校已和深圳富士康电子集团、东莞建玮电子集团、昆山南亚塑胶电子集团、青岛海尔集团等签订了每年输送1000名毕业生的就
业合同。而平凉职业中专有关负责人却告诉记者,他们今年毕业的学生只有720人,之所以造成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位负责人说,这与他们长期坚持走“订单教学”之路,以企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不无关系。
平凉职业中专2005年电算专业的毕业生王瑶,被“输送”到东莞建玮电子集团后,刚开始只是车间生产线上一名普通的工人,后来通过公开竞选,以优异成绩被集团选拔到了管理层,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便由“蓝领”变成了“白领”。王瑶等诸多平凉职业中专毕业的学生之所以受到沿海这些企业的青睐,借用某企业集团老总的话说“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学生整体素质高,工作扎实勤奋。”
由2001年只在沿海部分企业“输送”几名到几十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签订1000名毕业生就业合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平凉职业中专便走上了面向市场办学的“订单教学”之路。在职业中专校长练生辉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一份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及知名企业用工计划被红蓝铅笔勾出了许多道道,练校长告诉记者,今后平凉职业中专将进一步加大信息的搜集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和“用工企业”的合作力度,及时了解这些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掌握用工信息。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针对已经形成的机电、电子、英语等紧贴市场的专业,平凉职业中专负责人说,从今年开始他们将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下大功夫创建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围绕服务于就业、服务于经济,走“校企联合、产学结合、校校联合”的路子,从新学期开始,他们将实施“骨干建设工程”,将电子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车工、焊工、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设置为骨干专业,为电子企业培养技能性人才,为平凉职业中专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